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“海洋六号”科考船今天完成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返回广州
。科考期间
,我国调查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发现一处新的大型活动性“冷泉”
。
央视记者张雷
:36天
,3000多海里
,在我身后就是刚刚返回广州的“海洋六号”科考船
,在科考期间
,这艘船是充分发挥了它的母船作用
,搭载着18家涉海科研机构的人员
,以及很多的大型的海试装备
,在我国南海北部进行了海试及相关的科学研究
。
“海洋六号”船船长约106米
,满载排水量4650吨
,是我国先进的综合性全海域地质调查船
。此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
,“海洋六号”在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执行了涉及海洋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评价
、研发设备海试
、深海探测仪器试验以及冷泉系统科学研究等20多项海上科考任务
,并在水深约1400米海底新发现一处大型活动性“冷泉”
。
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陈宗恒
:发现了大型活动性“冷泉”
。通过我们的遥控潜水器视频
,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贻贝
,我们一下就震惊了
。因为正常情况下在一个没有阳光的地方
,是很难有这么密集的生物生存
。然后我们就仔细搜索
,发现了好几个点有大量的甲烷气溢出
,像喷泉一样
。
海底“冷泉”简单的说就是海底之下的甲烷
、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驱动下
,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
。由于形态酷似陆地上的泉口,温度一般在3-5℃
,所以被科学家成为“冷泉”
。
此次发现的“冷泉”位于水深1200至1400米之间
,在“冷泉”区域
,调查人员还发现了大量自然状态下的天然气水合物
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可燃冰”
。“冷泉”生态系统是研究地球深部生物圈的重要窗口
,同时也是探寻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之一
。
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陈宗恒
:我们用现场的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收集
,它就可以立马形成可燃冰
。而且在浅表层的地方
,我们可以发现就像冰一样存在的可燃冰
,这种现象是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
。还在有些地方发现裸露的可燃冰
,这个现象是很少见的
。
考察期间
,科研人员运用多种手段对海底活动“冷泉”进行取样和观测
,获取了一大批冷泉系统相关生物
、水
、气体
、沉积物等样品及数据
,基本查明了“冷泉”分布范围
、地形地貌
、生物群落
,为下一步对该区域冷泉系统演化过程及机制等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
。
2490米深海取样采矿车海试成功
此次海洋六号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中
,除新“冷泉”的发现外
,共享是贯穿始终的一大亮点
。多家科研机构的多型深海装备在海洋六号上进行了海试
,为我国实现“深海进入
、深海探测
、深海开发”提供了有效支撑
。
这是正在水深2490米的海山上进行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的深海采矿车海试画面
。而它的外形则是与陆地上的履带车辆有几分相似。
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铭
:2490米的工作水深取得了样品
,在矿区开展了行走作业
,获得了矿区的地质情况和一些环境的参数
。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深海富钴结壳装备研发奠定了基础
。
富钴结壳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海山硬质基岩上的“壳状”沉积矿产
,富含钴
、镍
、铜
、锰
、稀土等金属元素
,其中“钴”含量尤为显著
,是现代海洋中最具潜在经济价值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
。
航次共享自主研发设备规模海试
除深海采矿车海试外
,本航次还对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热液探测自治式潜水器系统“探索4500”
,以及多台专为天然气水合物观测研发的大型设备进行了海试,均取得了预期数据
。
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陈宗恒
:自主研发设备海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
,那么通过这样一个共享航次
,可以降低海试设备的成本
,然后同时给自主设备提供一个海试平台
,让他们通过海试来不断地改进
。我们这个航次不仅有科学问题
,我们还有一些大型设备的试验
,特别是一些自主研发设备的试验
。
通过搭建航次共享平台
,实现了多部门多学科的交叉合作
。各参航单位发挥各自专业优势
,协同开展科学调查研究,达到了联合增强的效果
,同时为大规模的海洋科考航次共享提供了有益实践
。 |